被生出來或許不是自己的事,但活下去從來都是自己的事,是一個人的事。
從小的生活免不了的比較,有時候是自己內心自然而然的一種求生反應,我一面在努力的滿足自己的期待,一面卻又被這樣強迫症一般的舉動折磨的痛苦,我太過擔憂失敗,我每一刻都在努力向前奔跑,只為了不要落後。
而是到了很久的以後,我發現自己深陷在完美主義的泥淖中。
什麼是完美主義(Perfectionism)?
完美主義是一種想要成為、呈現完美的狀態。
所有事情總有一體兩面,完美主義也是把雙面刃,有多維度的性格。
它有著積極的一面,可以讓人在執行業務上不斷要求自己,
也有消極的一面,可能因而造成心理的強大壓力,他們只能用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成就來評估自我價值。
因此病態的完美主義會使人追求過高且無法實現的目標,並會在他們失敗時帶來極大的痛苦。完美主義,往往伴隨著自我否定和對他人評價的關注。
為什麼會出現完美主義?
完美主義是整個社會的疾病。
對於失敗的恐懼,作為鞭繩凌遲著渴望成功,並力求自己融入社會主流。
在完美主義之下,是自尊心和焦慮的問題。
「如果……,我會愛你/給予你…….。」
從成長過程中探討完美主義的行程,重要他人(ex.父母、老師、同儕、手足、愛人)的條件式給予佔了重要的角色,條件式給予產生錯誤的自我形象理解, 也因此童年或成年時期經歷的壓力會在大腦中產生干擾性的思想,並且會在餘生中揮之不去,除非人們認知到並解決了功能障礙性思維(dysfunctional thinking)模式的問題。
功能障礙性思維(dysfunctional thinking)又被稱為認知扭曲(Cognitive distortion)。
心理學家將認知扭曲定義為錯誤思維模式,是大腦發送給我們意識的謊言。 完美主義可以視為是認知扭曲的其中一項影響。
- 全有或全無的思想(All-or-nothing thinking):一個失敗引發的自我價值低落
在完美主義者中常見的其中一種失真是全有全無思想(All-or-nothing thinking)。 一個負面事件可能會觸發一系列自我價值低落思想,這些思想將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的各個面向。 例如:一個手術小失敗->>我是一個糟糕的外科醫生、我不值得被稱為醫生。 整個思考邏輯只有成功或是失敗,非黑即白的思維。 - 個性化和責備(Personalization and blame):為自己不完全負責的事情而自責
有些事情的成敗並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,但卻會過度自責,認為一切事情會發生,比起是機運湊巧,更是因為自己才會導致一切誤差。 - 標籤化(Labeling):一個人傾向於用自己的缺點標籤化自己。
容易在不了解錯誤的狀況下,迅速將自己標識為「失敗者」來解釋任何失敗。 - 選擇性推斷(Mental filter):只用單一的面向來理解事情的結果。
在完美主義者身上,會出現多達十種的認知扭曲,而這些認知扭曲將會造成感知幸福的能力降低,最終容易會忽略掉生活中值得雀躍的、開心的小細節,最終在過度要求自己的過程中,耗盡了心力,卻始終不滿足,無法原諒自己。 理解完為什麼會出現完美主義後,還有完美主義常見的幾項表現後,我們將更具體的討論完美主義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。
完美主義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?
從精神醫學的角度,完美主義者的生活充滿恐懼和謹慎,像是走在一根鋼絲上生活。
當生活唯一的選擇是完美時,創造力、喜悅、靈感甚至生產力都會受到阻礙。
更容易出現進食障礙(Eating disorder)、焦慮症(Anxiety)和憂鬱症(Depression),甚至是增加自殺風險。
如同前面提到過的,對於完美的結果追求,會使人從根本忽略自己的價值以及最終的動機,更是否定了整個過程,殷殷切切只為了取得他人認可,完美的融入這個社會,躲避一切有可能會造成失敗的路徑,這樣的膽小使的更加恐懼嘗試,始終難以填補完美主義者內心深處的匱乏。
介紹篇的內容就到這裡結束,願意花時間認識自己或他人的你真的很不容易,如果想知道要如何用日常改善完美主義造成的成長傷害,那就點擊下篇實踐篇✨
【我們始終值得綻放】如何克服完美主義帶來的成長傷害:Part2 實踐篇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或是我分享的美食,或是有幫助到你,歡迎追蹤我的IG:JC的日常生活提案。
可以直接點擊文字或是掃描下方的QR code。
真摯謝謝您的閱讀,希望閱讀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!
[…] 【我們始終值得綻放】社會疾病下的完美主義:Part 1 介紹篇 […]